欢迎您访问半岛综合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浅析“中国道路”的内涵及其世界性意义

发布时间:2024-06-02 02:59:34 作者: 行业动态

  

  摘要:中国道路如今已经不但成为一个特定名词,更成为了国内外学者、政治家以及企业家等等关注的热词。中国道路背后的中国奇迹,特别是经济奇迹吸引着全世界的眼光。中国道路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和民族复兴之路。中国道路固然有其中国特色的独特性所在,但是也同样具有世界普遍性意义。

  被马克思称为 “每个毛孔都滴着血与肮脏的东西”的资本主义血腥发家史为人所共知。相比于这种崛起和发展道路,中国的现代化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国内追求发展与稳定,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际社会中努力与各国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同维护人类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姿态来为促进世界的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族复兴,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的共同愿望和梦想。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孜孜不倦地奋力追求的梦寐以求的愿望。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更是时代对中国提出的发展要求。

  中国学者张维为将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发展称作“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有其道理的。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形成了中国内敛而博大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持久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中国人养成了低调沉稳和戒骄戒躁的谦虚谨慎精神,同时又握有大同小康理想以及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中华民族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踏出的中国道路,注定是一条兼容并蓄和善于学习的道路,能够越走越宽,推动中华民族的不断复兴。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与西方国家发家史并列的中国历史,却是一段让人不堪回首的屈辱史、血泪史和屡试屡败的探索史。反思这段百余年切肤之痛的屈辱历史,得到的第一个启示,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必须要发展强大,中华民族必须要实现复兴,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中华文化的熏陶,使中国人从心里面认为,民族复兴才刚刚起步,中国道路是中国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实践,是为了办好自己的事情而在现实中艰难探索后走出来的一条道路,而不是为了在世界中谋求什么利益而处心积虑“制造”出来的。主席在2007年的“”报告中曾用十条内容来总结了改革开放的经验,但从未提及这些经验有没有以及具有什么样的国际意义。世界很多国家曾经一度大唱“”,特别是某些国家,在近现代中国中扮演着侵略中国的帝国,不但不对这些历史事实进行反思,不对中国发展的滞后心存愧疚,反而企图唱衰中国,希望误导世界舆论,抹黑、诬陷甚至借各种名目处心积虑地干涉中国,企图阻挠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这实在是很遗憾的事情。

  历史地看,中国道路是在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通过不断总结治国理政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而摸索出来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胆创新精神不但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继续坚持,更是真真正正地趟过了河,开始了新的征程。

  确实,“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勇气,因为,河有多深?水流有多湍急?这样一些问题都是未知数。但是信念很明确也很强烈:要想彻底与贫穷告别,要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中国必须要发展,民族必须要复兴,不改革不发展都是死路一条。然而,基础十分薄弱的中国,在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要想迅速崛起和发展,对中国的国家领导人甚至民众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既要解决出现的各种糟糕问题,如经济崩溃、民主倒退、思想混乱等等,同时需要思考中国将何去何从的战略方向问题。历史上有哪个国家经历过这样的复杂局面呢?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无任何现成经验可资借鉴与模仿,完全靠自己去探索。

  “摸着石头过河”,最大的财富不仅在于顺利过了“河”,而且在于“摸”出的这条“中国道路”。中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从此,中国道路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国道路在三十年中初步成形,顺利解决了思想“拨乱反正”和经济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循着这条道路,勇往直前,问题一个一个被解决,经济发展一年一个台阶,中国的面貌和人民的风貌一年一个样子。最重要的,是增强了国家发展的信心,给予人民一个盼头。如今,中国道路被中国人民,甚至被众多外国友人寄予着更多期望:坚持中国道路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成就一个“中国梦”。

  完整论述“北京共识”的雷默教授(Joshua Cooper Ramo)很冷静地指出,虽然中国道路对于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这条“中国梦”之路依然布满重重荆棘。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尽管这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但绝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追上西方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和欧洲从来都不是停滞不前的。中国不仅要解决现存的许多困难,还一定要解决将来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难题。”[2]同时从正在面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民众心态来说,“正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转型时期的中国,人们的心态处于一种十分矛盾的境地,‘民意调查表明人们对中国社会抱有深切希望,但同时也始终存在忧虑’。”[3]雷默教授的论述十分契合中国的实际,点出了中国道路在现实意义下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道路造就的中国经济奇迹,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为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总体规模而实行的一项国策。可以说,这种制度是很有效的。时至今日,政策的代价已经初露苗头。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中国人口中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四分之一,而到2050年,预计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超过60岁。中国人老得比富得快,即使中国的经济仍能保持目前的上涨的速度,到那时也难以养活这么多老年人。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会导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丧失,如果经济转型速度无法匹配,那么,中国的发展道路将会面临严峻挑战。

  西方是追求制度的纯洁性优先于追求制度的有效性。不得不承认,这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熟的表现。但同时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发展实际和中国的国情,在制度追求上,不得不与西方反过来。当然,并不是永远地怎么“反”着下去,时机成熟、条件具备,中国制度的发展一定能实现纯洁性与有效性的合理统一。

  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但世情、国情、党情不断深刻变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渐凸显,改革攻坚面临更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中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面临着重大战略抉择——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再加入“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形成“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2007年10月,党的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党的报告中替代了过去常说的“转变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一词之变体现了党在发展理念上的重大转变,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尽管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增长方式”无论如何转变,追求的仍是速度和数量,而“发展方式”的转变,则对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和途径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更加精辟阐述和高度评价,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时间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继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十八大明白准确地提出了“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

  1.科学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全方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反对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式的粗放扩张,崇尚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永续发展。

  2.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推进理论、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推进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将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每个环节。反对僵化封闭,学习、结合、崇尚吸收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3.公平正义: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凸显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反对弱肉强食和任何特权,崇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和谐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创造和谐氛围,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反对暴力冲突和社会分裂,崇尚团结合作和价值认同。

  5.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反对不劳而获和两极分化,崇尚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6.和平发展:坚持开放的、合作的、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国际和平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与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的契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和恃强凌弱,崇尚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道路是我们在新时期走出的一条民族复兴之路,是和谐、科学发展之路,一条把当代中国引向光明前途、光辉未来的道路,今天仍在继续走。中国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根据我们国家实际以及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具体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不会完全相同。习在2013年3月于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探索对自己最合适的发展道路。”这就告诉我们,不同国家由于具体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也不会相同。

  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决定着这一个国家的根本方向和前途命运。习同志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只有走中国人民个人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这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对世界而言,中国道路取得的成功无疑是振奋人心的。这不仅意味着一个发展中大国崛起给世界创造无限发展机遇,而且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各国都能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所谓“终极模式”根本就不存在。出自加纳前总统罗林斯的一段话,恰是对中国道路启示的精辟阐释:“西方人总是给你规定一个模式,只能照搬;但你们的说,绝对不能照搬我们的模式,而是要实事求是。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才能讲出这样的话,这是一种西方永远不及的智慧。”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用短短30多年时间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发展道路,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近22%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人间奇迹,为世界减除贫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为世界和平提供了稳定性和建设性因素。

  在国际社会中,中国道路已经作为一种模式和共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本身既是对世界运动做出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自己的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为其他几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与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中国道路尚未完全成型,仍处于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当中。但是,中国有自己美好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希望在世界发展史和现代化史中为国际社会的民主化与繁荣发展提供一支和平的力量支持,这种和平的力量使得“血与火”的西方发家史成为真正的历史,并且在将来的世界发展中,也会使那些为了民族发展和谋求大国的国家,在企图选择非和平非正义的方式和道路时面临更多的不可能以及和平力量的限制。这也正是中国道路在世界社会中的价值体现。

  中国选择了一条与20世纪大国争霸截然不同的和平发展道路,开创了人类和平发展的新纪元。一方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身,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要管理好一个拥有13亿人口并且差别极大的国家,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更何况,这样的一个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糅合在一起的转型变化阶段。说:“我们的责任,要对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负责,要发展经济,使他们生活得更好。”[4]沿着中国道路前进,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能够办好中国的事情,“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论及中国道路时说,“中国若能够成功地在如此贫困的地区消灭贫困,世界上就会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向往寻求同样的模式”。因此,中国道路,不但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即使对于世界社会的和平与繁荣,都体现出其所具有的价值,这是客观存在,不论人民承认与否。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社会的影响也必然存在。中国道路所带来的影响,一定会推动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并且,这一新变化将使世界社会走向更加和平、更加繁荣、更加民主化。而这,便是中国道路的“中国梦”的世界内涵,也是其世界性意义所在。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会慢慢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必然越走越宽广。与此同时,中国发展道路对世界各国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也必然会产生慢慢的变大的影响。

  注:原文刊载于《钦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一期,作者张国荣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化教育经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上一篇:快速推进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为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行署副专员白成君深入呼中区调研

下一篇: 浅析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页

© 2009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半岛综合足球aPP下载网页版-官方入口  版权所有  

0551-65326529

  
0551-65326529